春節以來,各類呼吸道疾病高發,氣溫反復加上人員流動頻繁,感染風險大大增加。
在校園環境中,如何做好消毒衛生工作,成為開學季的首要工作。
如何實現精準管理,科學消毒?本文整理如下:
01 消毒基本原則 1.日常衛生管理以常規清潔為主,預防性消毒為輔,無需過度消毒。 2.當學校所在地發生傳染病疫情時,應在校內開展預防性消毒。 3.當校內發生傳染病疫情時,應按照 GB 19193 的要求執行。 4.消毒過程中注意個人防護。 02 預防性消毒方法 空氣消毒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學校教室、活動室、食堂、宿舍、圖書館等每日至少開窗通風 2 次,每次不少于 30 min。 不具備通風條件的房間,應安裝機械通風設備、空氣消毒機或紫外線殺菌燈進行空氣消毒。 物體表面 對教室、辦公室、會議室、圖書室、體育活動場所、食堂、宿舍和衛生間等公共區域高頻使用的如門窗把手、話筒、課桌椅、扶手、水龍頭、洗手池等每日進行清潔。 飲水設備 每日對直飲水設備、飲水機、保溫桶等飲水設備表面進行清潔。并按產品說明定期進行清洗消毒。 餐(飲)具 餐具、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,嚴格執行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潔制度。 切菜板每日用硬刷和清水刷洗1遍,再用沸水燙 1 遍,生/熟食砧板、刀具應分開使用,必要時用消毒劑浸泡消毒,再用清水去除殘留。 空調 使用空調設備的場所,應確保安全通風換氣。 加強室內通風,保證足夠的新風輸入;做好空調與通風設施的定期清潔工作。 懷疑致病微生物污染,必要時應對空調系統進行消毒,消毒方法應符合 WS/T 396 的要求。 衛生間、衛生潔具 衛生間應保持清潔通風、無異味,每日物表消毒 1 次。 臺面、地面每日定時打掃,便器每次用后及時清洗干凈。 清潔用具應分區使用,不同場所的抹布、拖布、毛刷不宜混用,做好標記,用后及時清洗,每日消毒,晾干備用。